Earth science frontiers
Earth science frontiers ›› 2018 , (02) : 130-139.

乍得Bongor盆地Ronier油田油气成因特征与生烃演化史分析

Author(s):

Affiliation(s):
  •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,北京,100083
  •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,北京,100029
  • 3 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,北京,100034
Classification number:
P618.13

Cite this article

GB/T 7714
徐锋,李贤兵,胡健,甘霖,刘梦飞,李明等.乍得Bongor盆地Ronier油田油气成因特征与生烃演化史分析[J].地学前缘,2018(02):130-139.
Export

Abstract

Bongor盆地是在中非剪切带影响下发育起来的中—新生代陆内被动裂谷盆地,其生储盖组合以下白垩统为主,盆地整体勘探程度低,对含油气资源和勘探前景认识有限。以Ronier油田为例,通过系统有机地球化学分析,结合该区的区域地质资料,从烃源岩及生烃潜力、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生烃演化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,认为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TOC含量均值可达3.5%以上,为下白垩统暗色泥岩,饱和烃气相色谱、甾烷、萜烷特征显示,烃源岩发育于半咸水-淡水、弱氧化-弱还原的湖相沉积环境,有机质发育和分布具有典型陆相湖盆特征;有机质类型Ⅰ、Ⅱ1、Ⅱ2型,烃源岩累计厚度大,生烃潜力巨大,为Ronier油田提供主要油气来源,以下白垩统湖相烃源岩生烃过程为主。西部凹陷与中部凹陷烃源岩演化存在差异,Tmax演化显示前者整体处于未成熟-成熟演化作用早期,油气发现以低成熟油气为主;中部凹陷烃源岩成熟演化程度高,对周围斜坡供烃效应明显。反转构造带与生烃演化史和有利岩相带结合控制了油气的有利富集。

335

Read

add

  • Related articles